咨询热线02283699069

教师职称改革完成,中小学教师缺乏获得感,真的激发教师热情了吗

时间:2019-09-21 11:42:27

作者:

中级职称,职称,代办职称,期刊发表,论文发表

中小学教师的职称,一直是倍受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几年,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改革,确实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召开了今年第四场金秋新闻发布会,介绍教师节设立35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进展。其中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胡文忠介绍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时,都对职称改革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任友群司长在介绍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时称:调整完善教师职称政策,中小学职称结构更加合理,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热情。胡文忠副司长表示: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各项改革举措逐步落地,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实践证明,这些改革举措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从两位司长的发言可以看出,确实对职称发展采取了一些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而且胡文忠司长还表示:截至目前,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技工院校教师三个职称系列的改革已经完成,高等学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两个职称系列改革也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这就意味着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聘的基本政策已经确定,不会再有大的变化。

既然职称改革已经完成,而且官方认为职称制度改革,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热情。那么一线教师应该对职称改革的成效深有感触并切实享受到了实惠才对。但是,广大一线教师目前对职称职称制度不但没有感受到多少实际好处,而是呼吁取消职称评审的声音有增无减,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职称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是职称制度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让广大教师对职称评审制度多有诟病。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职称改革才得以进行,虽然根据官方的说法,已经完成改革,但可能由于政策实施的滞后性,一线教师到目前仍然没有感受政策的实事。但是,从职称改革的趋势来看,即便是目前的政策实施到位,也不会产生如两位司长所说的如此巨大的作用。

职称制度目前有两个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个是职称与教师的工资关联性极强,二是职称制度实行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就是导致许多情况相似的教师不可能晋升相同的职称,从而会导致其工资收入出现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实际情况,不同职称之间的教师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不可能有较大的差别,甚至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原因,职称的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比低职称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轻,这就造成了付出和收入的倒挂。

在中小学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说是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恐怕还是很难服人的。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还就继续深入,特别是将就职称改革与薪酬制度改革相结合,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具体情况,减少职称因素在教师薪酬中的比重,将反应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资历的教龄作为教师薪酬的重要因素,并通过绩效工资调节工作业绩的差别,真正使教师能够长期从教,并能安心从教。



职称热点

Copyright © 2017-2027 Power by www.zhicheng365.cn 网站地图 xml地图
津ICP备190030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