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283699069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省煤炭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10-06 21:00:40

作者:

山东论文发表,山东中级职称,山东期刊发表,山东职称论文发表。山东职称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事业单位:

   为做好2018年度我省煤炭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字〔2018〕204号)要求,现就申报推荐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有关政策

 (一)申报范围

   1.凡在我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从事煤炭工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确定了人员劳动(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城市、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但无工作单位的人员,均可按规定的标准条件申报评审相应的职称。城市无工作单位的专业技术从业者和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由其所在街道社区、村委会或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推荐申报,逐级审核上报。

   2.在我省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居留证或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3.公务员(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不得申报评审职称。

   4.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的申报范围:各市以及省直各部门(单位)、省管企业等申报煤炭工程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工程师的申报范围:除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泰安、临沂之外的其他各市以及省直各部门(单位)、省管企业申报煤炭工程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关政策

   1.建立特殊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正职称。按照《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鲁人社规〔20185号)规定,引进高层次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时,不受本人任职和年限限制,可按照业绩、能力、水平直接申报相应的职称,其海外工作经历、学术和专业技术贡献可作为参评依据。

   2.援藏、援疆、援青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按照《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全省援藏援疆援青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字〔2017255号)规定执行。

   3. 在我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基地)从事科研工作的在站(基地)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出站(基地)后在我省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参加职称评审,其在站(基地)期间科研成果可作为参加职称评审的依据。

   4.非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交流聘用到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在现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申报评审相应的职称。

   5.在乡镇单位(不含城区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机构,下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医疗卫生专业除外),申报评审职称,可不受所学专业限制。县级及以上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聘用到乡镇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在现岗位工作1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不受任职年限和职务级别的限制,申报评审相应职称。

   6.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由各设区的市和省直部门按照事业单位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作出具体要求。经批准兼职或离岗创新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按照《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鲁人社规〔20181号)有关规定执行。

   7.鼓励发展复合型人才。已取得一个系列(专业)职称并聘用在相应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结合从事工作再申报评审或报考其他系列(专业)同级别的职称,不受所在单位岗位限制。

   8.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调整需要改系列(专业)申报评审与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同层级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应在现聘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的方可推荐申报。未按规定取得相应系列(专业)资格的,不得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9.中央驻鲁单位和外省委托我省评审煤炭工程职称的,须经中央人事主管部门或外省省级职称管理部门同意后提交委托函,高评委办事机构方可受理。评审结束后,及时反馈评审结果,由出具委托函的部门(单位)按规定核准公布和发放证书。

   二、申报评审条件

  (一)2018年度全省煤炭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工程师技术职务评审条件按照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二)按照《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鲁人社发〔201622号)有关规定,在职称评聘中,取得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技校或技师学院全日制毕业生,分别按照全日制高职(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对待;普通技工学校毕业生,按照普通中等学历教育毕业生对待。

  (三)对于参加工作后取得的非全日制学历,不再限定年限要求。

  (四)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关要求,按照《关于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社发〔201629号)执行

  (五)继续教育条件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执行,申报评审时需提供任现职以来的继续教育证明材料。

  (六)凡职业资格制度明确可聘用专业技术职务的,取得职业资格可视为具备相应系列和级别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七)符合《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鲁人发〔2005〕15号)规定条件,破格申报煤炭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需经业务测试后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测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申报材料要求

  (一)网络申报要求

    2018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实行网上申报评审,申报人员通过“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http://124.128.251.110:8185/进行填报

     1.申报人进入系统,应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按要求提供各种佐证材料和能够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代表性成果或受奖项目以及参加继续教育情况。

   2.申报人进行网上申报时必须使用本人身份证号注册,请认真核对姓名和身份证号,牢记本人用户名和密码(设置后可使用)。申报人要严格按要求规范填写申报信息,填报的单位名称须与单位公章名称一致。

   3.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应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按要求提供各种佐证材料和能够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代表性成果或受奖项目以及参加继续教育情况。淡化论文、奖项数量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填报的论文(著作、作品等)不超过3件,科研成果及获奖项目不超过3项(标准条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4.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现专业技术职称”“获得资格时间”要按实际取得资格的情况规范填写。其中,“获得资格时间”一栏,职称证书标注“公布时间(生效时间)”的,以公布时间(生效时间)为准;定职取得资格的填写职称主管部门审核时间。“聘任时间及年限”中“聘任时间”填写取得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后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限”填写聘任累计的年限,年限计算到2018年年底。

   5.“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受奖情况”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写,填写数量不超过3项,不允许填写任现职以前和无原件的成果及奖项。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更高奖项。“时间”填写证书或有关文件的落款时间。“位次”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或1/1;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3人合作完成,申报人为第1位,填写为“1/3”)。

   6.“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论文、著作、作品等”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写,数量不超过3项,不允许填写任现职以前和无原件的论文、著作和作品;“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题目”先注明“论文”、“著作”,然后写作品名称。“位次”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或1/1;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3人合作完成,申报人为第1位,填写为“1/3”)。

   7.申报人员除按要求填写申报信息外,还必须上传本人照片,同时上传学历学位证书原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聘书(聘任文件)原件、成果奖励证书原件、论文(体现刊号的期刊封面、目录、原文)和著作(封面、编辑人员页)原件等的扫描件。

   8.软件使用相关问题,登陆平台首页下载阅读说明书。

  (二)纸质材料要求

   1.《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4份(A3纸型,须系统导出,双面打印)。凡是涉及到工作单位的填写的,填写的工作单位应与单位法定公章一致,单位公章应当清晰可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呈报部门的意见、日期、负责人签名、单位盖章都要填写,缺一不可,且加盖的日期要符合实际顺序,不能出现上级主管部门意见日期比单位核实意见日期早等不符合正常逻辑顺序的现象;专业技术职务的填写要规范,现所从事专业处填写目前从事的专业,且专业名称要规范,要和评审系统中的现所从事专业相符,不可出现评审系统中选项以外的专业名称

   2.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一份,经单位审核后,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3.学历或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学历证书丢失的,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

   4.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单位聘书文件或聘书原件。聘任文件或聘书上的聘期要和评审表的聘期相符。

   5.代表性著作、论文,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报送的论文、成果要与系统中填报内容一致。

   6.《“六公开”监督卡》1份。

   7.对于申报破格晋升的材料,所在单位及呈报部门应按照破格申报条件认真审核。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的,所在单位出具破格晋升推荐报告一式2份,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提供《破格申报经济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审核表》。

   8.《承诺书》1份。为了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工作,现要求所有申报人员均须签署《承诺书》,在通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后,不得再更改呈报材料中的任何内容

   9. 实行个人诚信承诺制度。落实个人诚信承诺制度,由申报人员本人在生成的《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承诺人处签字

   10.任现职以来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关证明材料。

  (三)材料整理要求

   1.将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资格证书、聘书、奖励证书、论文期刊、继续教育证书和其他材料等原件及《“六公开”监督卡》等其他材料有序地装入档案袋内并附完整材料目录。其中,论文应在期刊目录上做好标记,并将文章折页。

   2.呈报单位在报送材料时,须提供《申报人员花名册》1份,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审核要求

  (一)单位审核

   1.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认真审查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实效性,组织好申报推荐工作,做好申报前公示并按要求填写单位推荐意见并签名盖章。其中,申报人所在单位须在《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的单位意见栏填写:“本单位已对提供的申报材料逐一审核,真实准确,同意推荐。”负责人签名,单位盖章。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应及时退回并向申报人说明原因。

   2.单位要按规定将申报材料和投诉受理部门及电话,在单位显著位置张榜公示,有条件的单位应同时在单位网站首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其他申报材料可放置在单位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以供查验

  (二)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审核

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要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对不符合申报条件和程序报送的申报材料、超出评委会受理范围或违反委托评审程序报送的申报材料,应及时按原报送渠道退回,并请用人单位书面告知申报人。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1)不符合评审条件;(2)不符合填写规范;(3)不按规定时间、程序报送;(4)未经或未按规定进行公示;(5)有弄虚作假行为;(6)其他不符合职称政策规定的。

   五、补充完善高评委专家信息库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煤炭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请各单位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的标准要求,推荐上报煤炭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库人选,将相关表格及详细资料填写完整后,随职称申报材料一并报送省煤炭工业局职改办,今年报送的评委专家库名单要在去年报送的专家库名单基础上至少调整1/3

   六、纪律要求

  (一)严肃评审纪律。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我省职称相关政策要求,严肃认真做好申报工作,要对照资格条件,逐条逐项把好资格审查关。

  (二)加强监督督查。要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将职称评审工作作为廉政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

  (三)强化责任追究。对职称申报、推荐、评审等环节要严格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签名,谁负责”的管理责任制,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出现问题,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中弄虚作假、违纪违规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和省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视情节轻重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对在职称申报评审中弄虚作假的单位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建立职称诚信制度。按照《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14号)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等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将作为失信信息予以记录。信用状况不良的个人、单位或组织,将在行政监管、行政便利、财政资金申请等方面给予一定限制和惩戒。

  七、报送时间

   请各市、各单位于2018年9月20日前,完成煤炭工程职称申报材料准备和网上申报推荐工作,拟定于10月初召开申报材料初次审查会议,统一时间报送、审查。届时,各申报单位务必于会议规定时间报送材料至规定地点,并抽调两名职称工作人员参与材料初审及抽查工作(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八、其他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字〔2018〕204号)有关政策执行。

联系人:冯宁

联系电话:0531-68627633

电子邮箱:fengn@shandong.cn

 

附件:煤炭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库推荐名单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

                                        2018年8月27    

 



职称热点

Copyright © 2017-2027 Power by www.zhicheng365.cn 网站地图 xml地图
津ICP备190030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