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283699069

海南省农业系列中、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暂行)(2)

时间:2020-12-17 13:57:39

作者:

中级职称,职称,代办职称,工程师职称

 5、曾参与地级以上育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及实施的全过程,并就其中复杂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主持过1项以上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或2项以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当地农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农艺师技术资格期间,业绩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取得以下成果一项以上:
   1、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相当级别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4、作为技术负责人(前三人),完成2项以上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5、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或主持完成科技项目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六条 园艺专业园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一般性了解。
  各分支专业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1)果树:掌握果树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2)蔬菜:掌握蔬菜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3)茶叶:掌握茶树栽培、生理生化、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加工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4)花木:掌握花木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园艺设施、观赏树木及园林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5)蚕桑:掌握蚕桑生理、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土壤肥料、栽蚕养桑及蚕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了解本专业某一领域国内的发展现状与动态,并能将国内的先进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能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独立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4、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能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
  (二)工作经历
  担任助理园艺师职务期间,承担过大面积园艺设施、田园勘测、规划设计、施工或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制开发、培训等项本专业、本地区的技术工作,解决过园艺生产、科研和示范推广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的工作经历,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负责承担过县级以上园艺专业科研、技术开发、技术推广项目,或参与省级以上园艺专业科研、技改项目或课题,成果达到本地区行业先进水平。
   2、作为技术骨干,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开发、推广项目1项以上,或完成县级科研、开发项目2项以上。
   3、在承担或技术指导的园艺设施和田园规划设计、施工或综合技术改造、生产管理等工作中业绩突出,使园艺产品数量、质量和效益呈连续上升趋势,得到主管部门认可。
   4、负责编写过一门园艺技术培训教材或在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系统讲授过一门课程。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助理园艺师技术职务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第1完成人)
   3、作为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3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七条 园艺专业园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地掌握园艺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各分支专业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1)果树:掌握果树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2)蔬菜:掌握蔬菜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3)茶叶:掌握茶树栽培、生理生化、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加工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4)花木:掌握花木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园艺设施、观赏树木及园林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5)蚕桑:掌握蚕桑生理、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土壤肥料、栽蚕养桑及蚕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2、在园艺专业领域中至少对一门学科有深入的研究,熟悉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理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广泛参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
   3、了解农作物栽培、土壤肥料、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农业气象、农业环保、储藏保鲜、病虫害防治、观赏园艺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掌握1-2种园艺作物的丰产栽培技术。
   4、能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独立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5、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能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
  (二)工作经历
  担任园艺师技术职务或助理研究员职务期间,有解决过园艺设施和田园的规划设计、栽培管理、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应用推广、新产品研制开发、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综合利用、生产机械化及设施、产品标准及试验研究方法等,在某一方面工作中有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经历,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主持或主要完成者,选育园艺良种一个以上,或引进优良园艺品种2个以上,经省、部级品种审定通过列为全国或省级良种,并得以推广应用。
   2、承担研制的园艺新产品,获得全国或省名优产品证书并转化为批量商品生产,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3、作为主持人或主要技术骨干,参加过2个以上中型园艺项目的设计规划,或3个以上园艺项目的技术改造、扩建工作。
   4、主持、管理过70公顷以上桑、茶、果园,7公顷以上园林(花木)规划设计或综合技术改造工作,解决了工作中关键性的重大技术难题,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并得到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园艺师技术职务期间,业绩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取得以下成果一项以上:
   1、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4、作为主要成员(前三人),完成2项以上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5、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或主持完成科技项目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八条 土壤肥料专业农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地掌握土壤肥料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一般性的了解。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各分支专业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1)土壤调查:掌握土壤学、土壤分类学、土壤改良原理、土壤调查技术与制图。一般了解土壤化学、化学分析、土壤遥感、地质、地貌、植被、气候、测绘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土壤管理和应用:掌握土壤学、土壤肥力评价与改良利用、土壤质量管理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一般了解土壤调查、作物营养与栽培、水文、气象等基础知识。
  (3)肥料:掌握地区土壤养分状况、主要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施用技术,掌握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料的性质及有效施用条件。一般了解作物栽培、化学、生物学、数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植物生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
  (4)土肥测试:掌握土壤、肥料、植株及农产品常规分析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同时具备土壤、肥料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5)土地利用规划:掌握国土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及农田基本建设规划、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规划(土肥部分)的依据、内容及方法。
  (6)土壤环保:掌握土壤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农业生态、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
   3、能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4、能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
  (二)工作经历
  担任助理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具有参加土肥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活动、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并掌握土壤调查、土壤改良、肥料应用、土肥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完成过县级以上重点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
   2、作为技术骨干,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开发、推广项目1项以上,或完成县级科研、开发项目2项以上;
   3、参与起草制定1项以上本地区、市县范围内的地力保护、土壤环保与监测、肥料管理与使用及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条例、规划的制订或专题报告,得到地厅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并已付诸实施;
   4、负责编写过一门农业技术培训教材或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系统讲授过一门课程。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助理农艺师级技术职务期间,有一定科研、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能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第1完成人);
   3、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3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九条 土壤肥料专业农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地掌握土壤肥料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各分支专业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1)土壤调查:掌握土壤学、土壤分类学、土壤改良原理、土壤调查技术与制图。一般了解化学分析、土壤遥感、地质、地貌、植被、气候、测绘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土壤管理和应用:掌握土壤学、土壤肥力评价与改良利用、土壤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一般了解土壤调查、作物营养与栽培、水文、气象等基础知识。
  (3)肥料:掌握本地区土壤养分状况、主要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施用技术,掌握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料的性质及有效施用条件,平衡施肥的学理与方法。一般了解作物栽培、化学、生物学、数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植物生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
  (4)土肥测试:掌握土壤、肥料、植株及农产品常规分析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同时具备土壤、肥料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5)土地利用规划:掌握国土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及农田基本建设规划、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规划(土肥部分)的依据、内容及方法。
  (6)土壤环保:掌握土壤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农业生态、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
   2、在土壤肥料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熟悉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理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能根据我国的国情,开发新的研究应用领域。
   3、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4、能针对本地区或本专业实际,制定生产发展、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有指导、主持实施和解决实施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5、能独立完成土壤肥料专业的科研、推广项目,有独立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6、在传授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有指导农艺师和其他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或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工作经历
  担任土壤肥料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具有参加土肥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活动、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土肥专业的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技术教育等的经历,并掌握土壤调查、土壤制图、土壤改良、土壤监测、肥料应用、土肥测试、土地利用规划、土壤环保等方面的技术,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承担或参与完成1项以上或省、部级攻关项目、重点科研项目;
   2、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或地、厅级科研课题2项以上,并经过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鉴定认可;
   3、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省级开发、推广项目2项或重点项目1项;或县(市)级开发、推广项目3项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4、负责起草制定3项以上本地区、本市县范围内的地力保护、土壤环保与监测、肥料管理与使用及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条例或规划的制订,得到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并已付诸实施。
   5、主持或独立完成1项以上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并得到地厅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的。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土壤肥料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有丰富的科研、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实践经验,能出色完成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职称热点

Copyright © 2017-2027 Power by www.zhicheng365.cn 网站地图 xml地图
津ICP备19003095号